臺灣扁鍬形蟲的基礎繁殖與飼養
一、成蟲飼養管理
壽命:6~18個月。飼養溫度越低個體壽命越長。
飼養溫度:常溫飼養即可,但建議26℃以下,如欲延長壽命可飼養在溫度20~22℃左右的環境。
飼養容器:通風良好,蓋子必須蓋得緊。雄蟲通常使用S號飼養箱,雌蟲則是500ml容器。
飼養底材:水苔、樹皮墊、木屑、衛生紙等可吸水保濕底材,如欲省錢可用報紙。
飼糧:昆蟲果凍。
圖一、臺灣扁鍬形蟲雄蟲。
圖二、臺灣扁鍬形蟲雌蟲。
二、繁殖
成蟲成熟度:過蟄伏且進食1~3個月以上個體,當出現躁動行為則可以進行交配。
繁殖溫度:常溫即可,建議不低於20℃。
交配:交配容器內鋪上大量底材,深度須足夠鍬形蟲完全埋藏其身體,因為其自然習性為躲藏於樹皮、樹洞或兩樹幹相交處。只要雙方夠成熟,雄蟲就不會攻擊雌蟲。交尾時分為兩階段,前段兩蟲姿勢會呈現V字型,後段則為一字型,時間10分鐘到30分鐘不等,交配完後等雙方自然分開即可。如未親眼看到交配過程,則將雄雌蟲置於同一容器1星期就可確保雌蟲受精。
圖三、臺灣扁鍬形蟲交尾之第一階段。
圖四、臺灣扁鍬形蟲交尾之第二階段。
取幼蟲:雌蟲置入產卵容器30天後取出,之後再等14天取幼蟲。
卵的管理:如果取幼蟲時還有蟲卵,則可用原產卵容器之木屑保存,但建議使用衛生紙做為底材,並裝入不透風容器,水分則是容器蓋子有出現水氣為佳。
圖五、衛生紙保存法。
三、幼蟲飼養管理
幼蟲期:孵化到羽化約4~6個月。
飼養溫度:常溫飼養即可,飼養容器需置於陰涼處且保持通風,使用菌瓶(包)飼養之溫度建議低於26℃。
卵期:在25℃以上,約14~20天。
飼養方式:植菌段木飼養、醱酵木屑飼養和菌瓶(包)飼養法。以下介紹後兩種飼養方法。
一齡幼蟲:使用140ml布丁杯個別飼養,如用醱酵木屑需壓實,濕度為用手握緊後鬆開手成糰狀,切勿利用原產卵床。約40天後轉三齡。
圖六、140ml鮑魚菇菌杯中的一齡幼蟲。
二齡幼蟲:使用250ml布丁杯個別飼養,如用醱酵木屑方法同上。約25天後轉三齡。
三齡幼蟲(雌):使用1公升容器,如用醱酵木屑方法同上。大部份的雌蟲會在轉三齡後第一個飼養容器做蛹室。三齡期約2~3個月。
三齡幼蟲(雄):使用1~2公升容器,如用醱酵木屑方法同上。看進食狀況,但通常1.5~2個月就要更換新飼糧。大部份的雄蟲會在第二個容器做蛹室,少部分會撐到第三個容器,此時建議使用醱酵木屑做為飼糧,較為省錢。三齡期約3~5個月。
四、蛹期管理
前蛹期:如蛹室沒有異狀,則建議挖開蛹室頂部觀察即可,不必特別取出。前蛹期約14~20天。
圖七、距離化蛹不到1天。
圖八、化蛹開始。
圖九、化蛹開始9分鐘。
圖十、化蛹開始12分鐘。
圖十一、化蛹開始15分鐘。
圖十二、化蛹開始19分鐘。
圖十三、化蛹開始24分鐘。
蛹期:建議少碰觸造成蛹頻繁的扭動。蛹期約20~30天。
圖十四、化蛹1天內。
五、羽化和蟄伏期管理
羽化:羽化前1天蛹會大量排出液體,蛹皮會變得很皺,建議羽化過程在旁邊觀看,羽化不順利時可立即搶救。
圖十五、羽化前1天,開始排出液體。
圖十六、羽化前5分鐘。
圖十七、羽化開始。
圖十八、羽化開始6分鐘。
圖十九、羽化開始29分鐘。
圖二十、羽化開始150分鐘。
圖二十一、羽化1天。
圖二十二、使用人工蛹室。
蟄伏期:體長小於60mm之雄蟲約21~28天;體長60~65mm之雄蟲約28~35天;體長大於65mm之雄蟲約35~60天,而雌蟲約21~35天,另見甲蟲蟄伏期間之照顧與結束時之判斷。
六、省錢飼育法
簡介:甲蟲飼育過程有兩個階段是最花費金錢的,一是繁殖階段,二是幼蟲飼養階段。過高的養蟲費用不但養的辛苦,亦會讓熱情消耗殆盡,但如鬼島老闆般一味cost down,是很難養出大蟲的,因此本人提供一個既省錢又可以養出不錯尺寸的養蟲方式,供來訪的蟲友參考。
繁殖:
1.使用菌床繁殖法中的菌瓶繁殖法。選擇寬口菌瓶,將瓶口處菌膜刮除,再放入雌蟲和果凍即可,14天後如在瓶壁附近有看到卵,則可以取出母蟲放入另一新菌瓶。
2.如果不在菌瓶產卵,則改回用成功率較高的木屑繁殖法或蕈菇段木繁殖法。雌蟲置入產卵容器30天後取出,之後再等14天取幼蟲。
幼蟲飼養:
1.菌瓶繁殖法:雌蟲取出後1.5個月,幼蟲應該都在二齡末到三齡初之間,這時候就可以分裝換瓶了,根據經驗,一瓶大概會剩下不到10隻幼蟲,本人數據為平均6隻,假設雌蟲生了3瓶,那麼只要準備20~30瓶窄口菌瓶或菌包即可,本人都買一箱24支窄口菌就夠用了。換瓶時不論齡數1瓶(包)養1隻,如果幼蟲數量超過準備的菌瓶(包)數量,則二齡雌蟲1瓶(包)養2隻。通常三齡雌蟲會在這瓶(包)做蛹室,雄蟲大約1.5~2個月換新菌瓶(包),一樣選擇窄口菌或菌包,大部分雄蟲會在這瓶(包)做蛹室,少數會撐到第三瓶(包)。
2.一般繁殖法:取幼蟲時,一瓶窄口菌或菌包養10隻一齡幼蟲和卵或5隻二齡幼蟲,至於事前菌瓶(包)準備數量,因為產卵容器大小不同會有幼蟲數量上的差異,本人數據平均4瓶已足夠。1.5個月後菌換(包)瓶分裝幼蟲,通常一瓶(包)會剩下7隻左右,5隻二齡幼蟲那瓶(包)則會全數存活。換瓶時不論齡數1瓶(包)養1隻,如果幼蟲數量超過準備的菌瓶(包)數量,則二齡雌蟲1瓶(包)養2隻。通常三齡雌蟲會在這瓶(包)做蛹室,雄蟲大約1.5~2個月換新菌瓶(包),一樣選擇窄口菌或菌包,大部分雄蟲會在這瓶(包)做蛹室,少數會撐到第三瓶(包)。
3.幼蟲群體飼養原因為單獨飼養如果死在菌瓶(杯)裡又不知道的話,就浪費一瓶(杯)菌了,而根據本人飼養數據來看,三齡前群飼和單獨飼養對成蟲大小沒有顯著差異。
圖二十三、1窄口菌瓶養10隻一齡幼蟲。
七、幼蟲飼養過程注意事項
1.使用醱酵木屑飼養,無論是購買或自製的醱酵木屑,建議冷凍1天,其作用為(a)殺滅雜蟲,如木蚋、螨和蟑螂仔等。(b)減少降解菌群菌數,在木屑醱酵製作過程結束後,雖然菌數有下降,但對於木屑的食時性來講仍然太多,所以冷凍醱酵木屑來使菌數下降到一定的低點,之後取出回溫順便曝氣,大概3~5天再拿來飼養幼蟲,當幼蟲進食排便後,整個環境的菌群菌數會再取得一新的動態平衡。
2.幼蟲放入菌瓶後,蓋子不要蓋上,因為這時幼蟲鑽過的地方會重新走菌,氧氣消耗量會增加,大約等7天後就可以蓋上蓋子了。
圖二十四、透氣中。
延伸閱讀:臺灣扁鍬形蟲的進階繁殖與飼養。